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借鏡東亞經驗,解決一綱多本問題

收到來自康軒的快樂教師電子報,被這題綱吸引......。

這是由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辦的「東亞教科書政策研討會」,邀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地學者來臺交流,分享教科書政策及實施現況。

教科書原本應是很單純的教育專業議題,但在臺灣卻變成政治化的意識形態紛爭......。



以下這些地方都可看到相關資料:
http://www.945enet.com.tw/epaper/contents/ha/062/01.htm
http://blog.xuite.net/tingbc/blog/16493634
http://www.trd.org.tw/Cpast/D8.html
http://www.trd.org.tw/Cpast/D8/329.jpg
http://www.trd.org.tw/Cpast/D8/330.jpg
http://lihpao.shu.edu.tw/news/in_p1.php?art_id=19480


原文轉貼:

借鏡東亞經驗 解決一綱多本問題
  東亞教科書政策研討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
日 期:九十七年三月三十日(日)
地 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至善樓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
大同大學 歐用生講座教授
國立編譯館 藍順德館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黃嘉雄所長
致遠管理學院 陳伯璋講座教授
發表人:
日本兵庫教育大學 木尾田叡一校長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鍾啟泉所長
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 林智中教授
韓國教育課程與評價院研究處 李寅濟處長


國民中小學教科書由統編制開放為審定制至今,若干實施的議題逐漸浮現,且引起大眾關注,有些人士甚至認為:這波教科書政策的調整,不但教科書的品質未能提升,甚至造成了補習班林立、增加家長的經濟負擔與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出現「一綱一本」或是「北北基共選一本」的聲音。如何因應?實可參考各國經驗,以助於我國教學現場問題之解決。

第一部分 論文發表

日本:教科書政策堅持中立

  一綱多本所引發的問題,在日本並不是大問題,自從二次大戰之後,教育問題最擔心的是政治的介入,希望政治中立不要干預教育。
日本的中小學、高中,都有使用教科書的義務。這些教科書都經過民營公司的編輯及文部科學省的審定,無論是哪個科目都會有幾種教科書版本。私立和國立國中小由各校自行決定教科書版本。公立國中小由市町村教育委員會決定教科書。國中小義務教育教科書是免費的,高中則由家長自行購買。
2008年3月28日公布最新的學習指導要領,這個新的學習指導要領將於2011年在小學全面實施,2012年在中學全面實施。對於這個新課程,不管左派或右派的意見,都堅持要政治中立。
除了課程制定堅持課程中立外,在教科書審定的部分,也要維持政治中立。
過去教科書審定是不公開,這是目前備受爭議的部分,大家希望教科書審定過程能公開資訊、透明化。目前文部科學省在制定課程時,也開放媒體參與報導,討論完後立即於報上刊載。
修正寬裕學習的走向
最新公布的學習指導要領增加了很多的內容,目前教科書所提供的內容太單薄,未來想要把書變得更厚,寫得更詳細。但書愈厚,成本就會提高,日本中小學的教科書是由國家支付給出版社,在政府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沒有辦法提高它的單價。政府不願意付更多的錢給出版社,出版社就不願意增加頁數。
日本2007年4月有做全國學力調查,2007年四月的調查結果,顯示鄉下的孩子、貧窮的孩子學力成績比較高,原因仍在探討中 。

大陸:積極解決一綱多本問題

  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第十一號部長令──﹝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宣布一綱多本的教科書政策。
中國大陸一綱多本教科書實施以後,出現了一些問題:(1)教科書克隆 (照抄、模仿)現象嚴重;(2)教科書市場機制混亂;(3)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4)教科書評價制度缺失,造成這些問題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
第一、第四個問題,顯然是源於專業隊伍或是專業能力的不足。第二個問題牽涉教科書編輯出版的「准入制度」的強化,以及教科書市場機制與體制的整頓。制定類似於日本的「禁止壟斷法」的法規,有助於保障教科書開發的公平競爭。第三個問題則是應試教育的慣性使然,這是實施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的最大阻力。這種應試教育不可能培養出新時代需要的合格人才。可以說,不打破「一綱一本」的格局,就難以撼動大陸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的文化。
同步推動考試改革
大陸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第一是「適度放權」,省市自主命題,倘若尚無條件自主命題,可委託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第二是「多元評價」。實施3+X的方案:語文、數學、外語,加上綜合素質評價,強調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第三,依據依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各門學科的課程標準編寫《考試大綱》,2008年《考試大綱》業已公布。高考命題的範圍及其難易度控制的依據,不是各種版本的教科書內容,而是課程標準。
改善教科書管理制度
大陸要推進「一綱多本」的教科書政策,除了加快考試制度的改革外,就是完善教科書管理制度。例如,中央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實施「兩免一補」(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免收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活費)。2006年新通過的《義務教育法》,明示教科書由政府全部買單。
目前正在展開課程標準的修訂,修訂是承認、堅持改革大方向前提下的調整、補充和完善,不是推倒重來,更不是轉向或倒退,不是無謂的折騰 。
堅持改革大方向
一綱多本的成敗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素養。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從上到下開始關注「教材研究」和「教師研修」,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兒童研究、教材研究、教師研究的氣氛正在形成;我們所期望的大學研究所、教研室和中小學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也正在形成。

韓國:大步邁向審定本教科書

  韓國有一個特殊社會問題,和其他國家不一樣,國土分為南韓與北韓,在政治、經濟上的情形是很不一樣的。因國情上的需要,教科書分政府版權、審定版與政府批准三類,這三種版本是從1945年就開始到現在。
韓國在2007年對教科書做了大幅度的修正,政府版權教科書保留國小五科(韓國語、道德教育、數學、科學、社會),初中、高中及小學多數科目全面開放為審定版 。
建立嚴謹的評鑑制度
教科書政策的其它特點為,強調政府審定教科書的更嚴格的評鑑程序,且這些審定教科書無政府涉入,由私營部門獨立管理,希望朝向更透明、更公正的優質教科書政策發展。
在韓國是由學校老師在選書,韓國教科書不會影響到學生考試成績,最主要的是考試的範圍是由國家來制定 。

香港:奉行自由經濟市場機制

  90年代以後香港政府的官方期待是1.學校減少依賴教科書。2.以校本教材取代。但官方推動的校本教材取代教科書,並未見成功,香港教師的工作量極重,每天平均要上五節課(平均每節40分鐘),還要當班主任、帶領課外活動,並兼顧其它行政工作,例如招生等。在繁重的工作量下,他們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來自行研發教材。所以目前大部分的教師仍是依賴教科書教學。
香港把教科書的編寫、研發、印刷視為商業行為,且奉行「積極不干預」的原則,並以「小政府大市場」的方式進行運作。香港小五、初二一套一年教科書價格為2,200元港幣,香港人口只有台灣1/3,所以書價貴 。
確立公開透明的選書制度
香港選書為老師集體選書,每個學校有一個決定版本的教師群。規定選書必須公開透明,且有校務會務會議紀錄。學校如果這個學校的教師較少,會和附近社區共同選定教科書版本。


第二部分 與會者討論

選用、考試及教師激勵

■陳伯璋(主席):在教科書選擇方面,台灣常常出現很多的問題,像一綱多本的問題,為什麼人家沒有的問題我們卻有。東亞地區考試的指揮棒陰影和幽靈始終存在。將來怎麼使這些制度有些突破,甚至導引的考試走向,落實全人教育的理想。

■丁志仁:第一個問題:選用的制度決定什麼樣的教材流傳下來和發展,比較起來日本較接近精英老師選書,香港和台灣則較著重普羅老師選書,各有優點。普羅老師選書容易受到教師教學慣性的牽制,有沒有辦法調和這兩種方式,比如說讓精英老師在評鑑上扮演一些角色。第二,教科書改革的要害問題就是評量,因為絕對不可能教科書評量採取新典範,學校評量採取舊典範。台灣在入學評量有按照新典範在做調整,但學校的平時評量卻沒按照新典範做調整,變成學校段考考本,國家基測考綱,而造成很大的落差,各國辦法裡有沒有較快的辦法,使學校評量裡發生典範轉移?第三,課程教材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師系統化激勵,因課程和教學不是在文件上典範轉移,而是在教學現場的轉移,也就是在教師行為的典範轉移。台灣學校有點吃大鍋飯的文化,激勵比較零星,是否可以聽聽國外怎麼做。

■林智中:日本是找一些精英的、好的老師去選,香港則是由一般老師去選。所有的系統都有好有壞,如果由一般老師去選,視野較窄,較看不到整體,回饋的點會影響教科書的素質,使其較難提升。香港由幾個老師一起選教科書,老師間會形成意見,用了幾年老師還是會改選別的版本,所以可以培養老師的選書專業。

■木尾田叡一:關於這位老師提到的第三點,如何激勵老師,日本已經有在實施了,日本方面提出教師執照每十年要更新一次,要接受三十小時的講習課程。這種執照更新將在明年四月開始實施,如果沒通過研習評分標準,即不頒新的執照。並且在日本也新設了教職研究所,目前不論是國立還是私立大學,目前有十九所大學提出要設置教職研究所的企劃,教職研究所不寫論文,是以實際教學且在優秀學校進行實習並寫心得與同學討論,也請優良教師進行指導。維持教師待遇也很重要,中央教育審議委員的努力下終止了教師待遇下滑的情形。

■李寅濟教授:這樣聽起來其實各國的問題都差不多,韓國學校間落差很大,所以教科書要有不同版本,適應各地不同環境。韓國不希望一個出版社出所有的科目,而是希望出版社選擇比較擅長的科目。從今年七月開始韓國的各級學校,對所有的狀況都要公開化,像課程的編制、學生的成績、學校的特性這些部分都要公開化,要讓學生來選擇這些學校。還有教師的能力,我們投資了四十六億資金讓老師可以適應他教的科目。


教科書的品質把關

■張淑娟:我是以使用者角度來提問,教科書使用者是師生與家長。一個好的教科書是凝聚學者專家的能力並透過一段時間試教、修正才推行,但現在教科書出版的非常倉促,備受爭議,我想瞭解各國家政府如何維持教科書品質?第二,學生在不同學年或不同學校轉學,教科書在課程銜接上的問題,各國如何因應?第三,考試引導教學問題,一綱多本實施後,社會輿論覺得加重學生考試負擔,政府如何因應?

■鍾啟泉:大陸編教科書的時間非常匆促,頂多一兩年,大體符合課標也就出來了。品管是靠有經驗的教師所組成的班子,然後逐步進行微調,不要一鎚定音。

■林智中:現在從大綱出來到編書的時間越來越短。香港教科書出來後,有兩三年可以改版,通常第一版來之後會聽到使用者意見進行修改,通常第二版之後會比第一版更好。我自己曾有很長的時間參與命題的工作,我們都是從綱去命題,教科書內容有什麼不是我們所關心的,考試不是去考細節內容而是考一個概念,我的孩子去唸書的時候我只給他一個版本 。


別為假議題付出社會成本

■木尾田叡一:在日本學生轉學的時候會免費提供原學校和新學校的教材,但學習要領都是相同的,所以很快就能夠適應。關於考試方面,在日本沒有這種情形產生,如果有偏重某教科書的出題會被批判和恥笑。只有有些教科書有提到或有些教科書沒提到的問題絕對不會出現在命題裡,關於考試不公平的情形並沒有發生。

■李寅濟:你再怎麼仔細去檢查還是會有錯,因為我們是人不是鬼。在韓國我們審定的非常徹底,如果真的有錯誤發生,就可能要剝奪他出教科書的資格。但有些問題總是存在,在教育科學技術部的網站上有專門提供教科書勘誤的介面。但我們發現考試的時候還是聽說有錯誤發生。還有轉學的時候要怎麼辦,在韓國包括國小國中高中的課程都是政府買單的,各版本都是以政府的大綱去制定,所以沒有問題發生。我們韓國有一個放學後的課程,根據學生程度的教學,利用這兩個方式解決問題。另外關於入學考試,跟日本和中國一樣,這部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在全國性的考試方面,會核對每一個版本內容,所有的教科書是根據國家綱要去編制的,家長不用特別擔心會特別出自哪個版本。

■陳伯璋(主席):問對問題很重要,搞不好這些都是假問題,或者實際上不應該存在的問題。譬如說轉學,關鍵可能不在教科書本身,可能是在教師的專業能力,他安排的措施,教學的情境甚至於班級文化。我們台灣社會流行八卦新聞,包括教育的八卦新聞。有時不是真問題,是跟著瞎起鬨。我們應該用專業的判斷去進一步的澄清,表現出我們專業判斷的自信跟能力。一綱多本真的會增加我們學生考試的負擔嗎?當多本是用一綱做引導,那也許這就是個假問題。但我們為這個假問題負擔太多社會成本跟代價。


編書者與教學者應有機搭配

■呂玉英:教科書實際執行狀況都是在課室裡面,都沒有問教科書是為老師寫還是為學生寫?我想請問各國?教科書放到教室裡面,編輯者理念和老師的理念是否能溝通?到底我們經過辛苦的選書之後,老師教學時有沒有仔細去讀它?

■林智中:學生能力不齊,一個教科書無法為所有學生都可以適用,老師專業的判斷很重要。編教科書的人要讓使用者理解,並且讓老師轉化之後再去用才是最主要的事情。編教科書主要的功能是讓老師可以用,編教科書是為老師和學生編的,兩個都是。

■李寅濟:如果你要編制一套符合各層學生的個別差異的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課程的編制者不是萬能的,老師必須參考教科書,並須具備能力依每個學生需求的去教導他。

■陳伯璋(主席):今天的討論我做幾個歸納,第一,教科書不是聖經,教科書本身是商品。它必須考慮出版者的利益,也要考慮家長經濟的負擔。商品當然有它資本運作的邏輯,這是無法排除的。第二,教科書是一個政治競技場,就課程層面,意識形態就是政治的競技場,教科書也是主流價值存在的地方,所以從政治經濟社會來看,並不是很單純的現象或問題,它是一個多重問題的結合。所以應該從研究、政策、實踐這三面好好思考。從各國來看,一綱多本是一個不可逆的潮流,不管有什麼困難都應該去克服。這是一個民主多元開放的生活方式的展現,我們不可能在回到一綱一本。至於教科書的選用應該給專業者,和第一線上的老師充分的發言權及決定權。不過也應給家長、社會人士、學者專家,甚至是行政方面的多元參與機會。最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於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在於課室的教學,課室教學的核心是我們的教師專業。所以在政策推展時有很多假議題,如果我們教師的專業夠成熟,有專業自主,就不會任由假議題流竄誤導。如何讓老師有系統受到激勵誘導,讓老師的專業不斷成長,我想這是關鍵中的關鍵。教科書是給我們參考的,我們不要把教科書當成唯一資料的來源,如果我們越是依賴教科書我們就變成de-skill,所以我們現在是要re-skill怎樣去建構我們專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