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新聞】老師為何會抓狂?

二個多月前才針對校園體罰事件發表個人看法(請見家長聲援呼巴掌老師 與議員口角),之後不當管教事件也幾乎每週見報,無言......。

以下這篇算是少見較完整分析的文章,有空看看。

文中說「縱容」不當管教的「和稀泥文化」是我比較不能認同的部分。如果文中所提現象可以稱為「縱容」、「和稀泥」,我會認為這些現象不獨出現在校園,或說我們整個社會文化的本質,原本就是「縱容」和「和稀泥」!不值一提。

更弔詭的是,教師評鑑制度能終結「老師到底教得好不好、管教得好不好,都很模糊,沒有一個標準。...」?我不這麼認為。更明確的說,我不認為教師評鑑制度訂得出「標準」。什麼叫「教得好」?什麼叫「管教得好」?這「價值觀」誰說了算?

教師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可能產生不當的管教;不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又被說是「縱容」、「和稀泥」......。不變成精神病也真難!

文中說「老師在情緒上很缺乏支援」,這是事實,但缺乏支援的又豈止是情緒!前文曾說「從幼稚園到大學所有學制中,小學教師的負擔幾乎最大,但小學教師編制卻又最少!」,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每次體罰事件見報,以及中小學教師薪資課稅議題被重提時,教育主管當局都宣示要「增加專業輔導人力」,但宣示總也只是「宣示」,從來沒實現過!

學校有輔導室,但「專業輔導人力」卻是「零」,能發揮什麼效果?學校有「認輔」制度,但「認輔教師」就是級任教師,這也是這制度讓我覺得最好笑的地方!試問,若該級任教師有能力「輔導」該問題學生,又何需提報到輔導室尋求協助?

文末提到「提升老師本身的能力、EQ管理能力」、「營造校園友善氣氛」、「校長勇於領導負責」、「處置不適任老師」、「建立教師評鑑制度」,以及「創造親師互相尊重、合作的環境」等議題,換個角度看,如果親師能互相尊重、合作,其他問題還會是「問題」?

如何讓親師能互相尊重、合作?無解......。




老師為何會抓狂?

中時電子報 2010-06-25 中時樂活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近一個月來,老師不當管教的新聞有如瘟疫般,接連不斷躍上新聞頭條版面。當家長團體聲勢浩大的召開記者會,要求台北市長、教育部長徹底落實校園「零體罰政策」時,教育現場上的許多老師與心理諮商人員都指出,不當體罰只是看到的表象,真正更需要憂心的,是什麼原因讓老師這麼抓狂?是什麼樣的校園環境,容許這樣的不當管教?當老師的形象不斷在媒體上被妖魔化,對孩子的教育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老師為何抓狂?
原因一 完美主義、愛面子

不少躍上新聞版面的老師,是大家公認負責任、嚴於管教的「好老師」,但也正因為了維持「明星老師」的形象與招牌,而導致了情緒失控的狀況。

參與校園危機處理、經驗豐富的雨聲國小校長楊國如觀察,很多情緒失控的老師,他們的特質都是很力求完美,「他會覺得我做不好就是我沒能力,怕沒面子,所以會很努力的把孩子管到符合他的標準。」但是現在的孩子很多狀況真的是沒辦法掌握,老師看不到孩子的進步,就會無法忍受,楊國如分析。

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則觀察到,大部分情緒失控的老師,都是因為學生的行為與其價值觀有衝突。很多老師不能體認自己的價值觀不是唯一的標準,因此無法從不同的角度去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而產生不當的管教。

原因二 縱容不當管教的校園和稀泥文化

教育現場許多資深老師都承認,其實校園裡哪些老師會不當體罰學生,大家都心知肚明,卻沒有人願意出面處理。

一位在北部國小任教的老師就坦言:「學校裡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師打小孩出了名,事實上應該說是『虐待』,甚至要學生脫褲子當體罰!他常被舉發,卻在教師會的保護下一再安度。」

一位國小校長也很感慨,今天校園會出現不當管教,有一股很糟糕的力量,其實也是來自老師。「老師也會有官官相護的狀況。老師聲援老師的狀況一旦出現,校長就不太敢處理不適任老師,因為老師可能不讓校長連任,甚至可能會有人寫黑函告校長!」

不過全教會政策部主任詹政道指出,所謂「不適任狀況」有很多是處於模糊地帶,有些家長認為某位老師不適任,可是在其他家長眼中卻是負責任的好老師。

據他所了解的教師會,大部分都是在扮演老師與行政體系之間溝通的橋梁,絕對不會刻意去袒護不適任老師,他要對這種說法嚴重抗議!他指出,有時教師會採取的行動甚至比學校行政體系還積極。在學校最有權力啟動不適任老師處理機制的,應該是行政人員,而非教師會成員,畢竟教師會不是體制內的主導者。

個人利益的考量,往往使得學校主事者忘記了學生才是最重要的。

當不當管教變成社會新聞,一位了解內情的教育界人士很遺憾的指出,「我在會議上聽到出事學校的校長居然還說:『發生這種事,我們學校今年已經得不到優質學校了。』學校的名譽都已經這樣了,可是校長心裡面想的居然是這個!校長的思維是不是應該回到孩子身上才對!」

一位教學超過二十五年的資深老師則點出了校園的和稀泥文化。

他坦承老師都不太輕易對其他的同事做教導上的建議;而校長現在要接受評鑑,也不太敢去批評老師的管教方式。

「現在的狀況是,老師到底教得好不好、管教得好不好,都很模糊,沒有一個標準。我還滿希望好好去推教師評鑑,讓老師能具體的知道他到底教得如何。老師害怕教學觀摩是制度的問題,要去建立評鑑機制,不能讓教書變成良心事業,」這位資深老師語重心長的說。

原因三 老師在情緒上很缺乏支援

校園裡,對於不當管教的行為聲援時有所聞,但是平常在情緒上的關心、支援上卻很缺乏,老師孤軍作戰情形普遍。這一方面使得有些老師變得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則導致整體校園氣氛的冷漠、孤立。

一位被公認超有耐心的老師,回想起當年每天要同時面對班上一對情緒失控的跳跳虎,都還心有餘悸。這對兄妹每天一進教室就開始打架,經歷了一天的折磨,這位老師每天放學之後都會癱在椅子上放聲大哭,直到調任到另一所學校,才終止了這個惡夢。

也許是因為支援不足,讓有些老師也變得冷漠。一位在學校長期擔任義工的家長就發現,很多比較大型的明星學校,親師關係都很冷淡。他的一位
朋友在開學時告訴老師,他的孩子有過動傾向,請老師多體諒,這位明星學校的老師居然冷冷的回家長一句:「這種孩子學校裡很多,你要自己想辦法。」

更大的危機—老師的集體倦怠

不當管教引發媒體追逐報導,校園體罰是看得見的危機,但更大的負面影響與危機在於,很多教師因此而變得集體的退縮、冷漠,不再負起管教責任,面對家長更加逃避。老師士氣、熱情的滑落,消極的管教,是教育更大、更急迫的危機!

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蕭美君觀察,最近幾年,來看精神科門診的老師變多了,有的甚至是被校長、主任硬逼來的,因為他們經常在學校情緒失控。

蕭美君醫師分析這些老師所遇到的情緒困擾指出,資深一點的老師反映:「現在小孩不知道怎麼教!」他們心灰意冷,甚至想找精神科醫師申請可以讓他們提早退休的證明。

中生代的老師,因為女性老師較多,四十歲左右剛好也是女性罹患焦慮、憂鬱症的高峰,五十歲時則有更年期的困擾。年輕時忍受度較高,到了中年因為自己生理的變化,情緒的忍受度降低,有時甚至出現心力交瘁的狀況,控制怒氣的能力下降,有些人會爆發。更多人是在壓力下變得冷漠、無力,於是採取「睜隻眼、閉隻眼的態度」。

滿腔熱情的年輕老師很多,可是家長不買帳,讓這些本身很優秀、很努力的老師,得不到正面的回饋,因此很多人開始後悔,想轉行。蕭美君醫師就遇到不少老師已經考了很多證照,有人甚至連導遊執照都去考了。

另一種草莓族老師,真的很怕家長,怕到需要醫生開病假證明。他們一方面被學校裡的權力鬥爭嚇到,也被怪獸家長嚇到,很多方面適應不良。

曾有一位老師,因為家長天天打電話給他,說老師瞧不起他和他的小孩是因為他們家窮,還威脅老師要死給他看。這位老師現在需要專業心理輔導。

老師教學熱情熄滅的危機,甚至從實習老師身上就看得見。根據最近剛公布的一項針對台灣、美國、新加坡等十五個國家的師資培育調查顯示,台灣實習老師在數學知識與數學教學知識兩方面皆勇冠全球。但諷刺的是,在當老師的動機、使命感等,台灣中小學實習老師排名落後各國,小學更居倒數第一。大多數實習老師只打算把教職當做過渡的工作。

這一切的難題、挑戰,也因為老師有不能公開討論他們情緒問題的壓力而惡化,「因為他們是老師啊!而且怕留下紀錄,」蕭美君醫師觀察到。

為師千萬難

親師生三贏,是成功的教育。而如今,我們卻處在親師生三輸的陰影中。

國小校長賽夏客投書報紙,道出了現在老師的為難處境:「站在學校行政的立場,我實在不忍心看到老師一個個被揪出檯面,在鎂光燈下痛哭流涕與懺悔道歉;更擔心老師教育的熱忱一點一滴的流失掉。因為教育是一場艱鉅的拔河賽,一旦老師放掉手中那條繩子時,另一方的孩子不知道要跌得多慘?」

面對校園不當管教事件,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省思與改變。除了提升老師本身的能力、EQ管理能力以外,營造校園友善氣氛、校長勇於領導負責、處置不適任老師、建立教師評鑑制度,以及創造親師互相尊重、合作的環境,都是當前最迫切的課題。

資料來源: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72010062501146,00.html